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叙事散文

一、什么是散文
总的说来,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里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是散文。南宋末年的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刘奇赠官制》中说:“益公常举似谓杨伯子曰:‘起头两句,须要下四句议论承贴,四六句对耳,其立意措辞,贵子浑融有昧,与散文不同,……’”由此可见,“散文”这一特定的文学名词早在南宋就已经开始被人使用和认同了。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散文的概念,并不是古代散文,而是现代散文。散文作为一种现代写作文体,既没有特定的概念,也没有关于写作内容的具体规定,其内容可以说是宽泛的。每每提及散文,大家总会对一句话很熟悉:“形散而神不散”。这句话足以很生动地形容散文这种文体的状态。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形式、构成没有一定之规,写散文既不需要像写议论文那样论点、论据、论证,层层阐释条条分明,也不需要像写说明文那样明确、清晰、具体,它的文字结构和写作形式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显得更加自由,因而谓之为“形散”,而所谓散文的“神”指的则是散文的本质,即精神之所在,这个所谓的“神”是一篇散文的核心,是不可动摇和虚化的。因此即便散文再散,“神”也一定要是凝聚的。
二、考试中的散文
在考试中,考生往往需要在规定的考试时间之内按照考试所给出的题目和要求独立、完整地完成一篇散文。而这里要指出的是,通常作为考试的“散文”指的是狭义上的“散文”。实际上,考试中所涉及的散文通常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性散文,也就是说具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散文,非虚构的散文。
作为一种随意性较强的文体,散文的写作相对而言比较自由,它不像小说那样需要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而是比较灵活、随意。散文中可以叙述也可以议论,同时具有较大的想象、塑造空间。散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也可以凭借一些片段性的描写来展现其性格特征。
很多准备专业考试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散文与小说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这是一个理论上很难给出具体答案的问题。因为小说其实也是从叙事散文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但是针对考生,仍可以提示一些具体的区分方法,那就是:散文重在“散”,在文笔、写法、情绪上可以用较多的形式来展现个人写作特色,而小说则可以写成相对明确、具体、集中的场景中的故事。
编导专业的散文考试中,为什么通常会选择叙事性的散文来作为考试内容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叙事性的散文可以着重考察考生结构生活片段和体察生活的能力。
三、命题叙事散文的要求
命题叙事散文写作作为核心常设的考试之一,其基本要求通常是三条:
文体要求:叙事散文;
内容要求:以人物为中心;
精神状态要求:要有真情实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1693806696816753.png

取消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首页
  • 电话
  • 咨询